自2009年发起成立至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青年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志愿服务队)已走过了15个春秋。从最初的几名队员发展到现在的百余人,他们奔赴社区、学校和各企事业单位,开展公益救护员和群众救护知识普及与培训300余场,用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向社会大众传播急救知识,共同筑牢生命防线。志愿服务队先后获全国首届青年志愿者大赛银奖、第四届自治区优秀志愿者组织奖及自治区优秀志愿者组织奖等荣誉。
公益培训
把暖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发现有人突发倒地、意识丧失了,怎么处理?”今年9月22日,志愿服务队队员走进兴庆区丽景街社区,为社区群众带来急救知识培训。
志愿服务队队员刚进社区,就被居民围了起来。“急救方法难不难,我们能学会吗?”“谁家要是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办?”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
“各位叔叔阿姨们,不用担心这些问题,我们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大家讲解急救知识。”志愿服务队队员袁晶说。
队员们先通过理论讲解的方式,为大家传授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基本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是抢救心搏骤停最有效的方法,当你遇到有人突然倒地不起并且怎么叫他都没反应,这个时候你学到的心肺复苏就派上用场了。”讲解员边为大家播放幻灯片边用手比划着说。
社区居民们认真听着志愿者的专业讲解,时不时将关键知识点记录在本子上。
随后,志愿者以实际操作演示刚刚讲解的理论知识,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急救技能。
不仅如此,志愿服务队还前往银川市第十二中学等学校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
针对急救过程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向教师及学生们重点讲解了如何判断患者呼吸脉搏、如何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流程。
“今年以来,我们开展急救知识进社区5次、急救知识进学校6次 、急救知识进工厂3次。”志愿服务队队长保金涛说。
完善培训体系
增强为民服务实效
为确保服务的专业性,这批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团委的指导下,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考核,在队员筛选及培训方式上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培训体系。
“我们通过以老带新、口口相传等方式,吸引了众多热心公益、愿意利用自己业余时间并有专业急救知识的人群加入我们行列,不断为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景亚岐说,同时邀请了具备丰富的国家级赛事经验和过硬的专业素养急诊专科人才张伟、马海涛对筛选出的队员进行同质化培训,确保每位队员们都能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队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让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印象最深刻并最为自豪的事,是之前为解放西街社区的居民们普及急救知识。“几天前,解放西街社区刘阿姨联系到我们,感谢我们之前所做的急救知识讲解,让她学会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抢救了被食物噎到的小孙子。”景亚岐分享道,通过培训和实践,让他们在公众场合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据了解,志愿服务队会结合现场环境根据不同的受训群体,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实施以情景模拟为主的现场实训,让参与群体结合现场作出相应的急救措施,指导他们以科学态度对待突发事故现场的紧急处理,增强其急救意识和能力。“我们还充分利用科普平台、微视频、宣传册、海报等媒体对受训群体开展广泛的应急救护知识宣传。”志愿者张伟说。
“我们将继续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大力弘扬和推广‘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志愿者邬向锋坚定地说。